编者按
“河南家教半月谈”系列公益讲座自2024年1月1日上线以来,收听收看达近千万人次,受到广大家长、教师的热烈欢迎。2025年,正式启动“河南家教半月谈观后感征文活动”,8月份优秀征文名单已公布,现编选部分优秀征文,供大家交流互鉴。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家教半月谈的“及时雨”,让我再次读懂青春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听完苏彦捷教授在河南家教半月谈第 39 讲中关于青春期成长困扰的讲座,只觉如遇及时雨。那些课堂上、家庭中频繁出现的“棘手问题”,终于有了清晰的破解思路。
讲座中最触动我的,是苏教授说的“青春期的激素变化不是孩子的错,家长的预期和焦虑才是关键”。这让我想起班里那个总爱顶撞老师的男生,以前我只当他“叛逆”,如今才明白,他课桌里藏着的游戏卡片、作业本上潦草的字迹,或许都是青春期能量无处安放的表现。就像我邻居王姐家孩子最近总关着房门听音乐,以前王姐常强行推门说教,现在试着敲门问“这首歌讲了什么呀”,反而能听到他主动分享心事。
“沟通的本质是理解,不是说服。”苏教授的这句话点醒了我。教学中遇到学生攀比名牌鞋,我不再直接批评“虚荣”,而是用“你觉得这双鞋能给你带来什么?”代替指责,慢慢引导他们发现“自信不是穿出来的”。在面对孩子打碎杯子时,我也学着放下焦虑,陪她一起收拾玻璃碎片,嘴里立马蹦出来一句:“碎碎平安”,就像苏教授说的,“包容比说教更有力量”。
关于青春期性教育,讲座里“家长要做孩子的信息过滤器”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之前有家长咨询“孩子偷看言情小说怎么办”,我结合讲座内容建议他们别一味禁止,而是主动买本适龄的性教育书籍放在书架上。就像我给女儿选了《珍爱自己》,她虽没立刻翻看,但某天睡前突然问“妈妈,青春期都会长痘痘吗”,那一刻我知道,沟通的大门已经打开。
苏教授强调“父母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底色”,这让我反思自己的家庭相处模式。以前和爱人有时会因教育理念争执,现在我们约定“先统一意见再和孩子沟通”。就像班里那个父母离异的女生,自从我联系她父母达成“每周一起陪她吃顿饭”的约定后,她的眼神里渐渐有了光彩。
这场讲座不仅是育儿指南,更是家校共育的方法论。接下来我打算把学到的沟通技巧整理成小贴士,分享给班里的家长们。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自家孩子,唯有放下焦虑、学会倾听,才能陪他们平稳走过这段特殊的成长旅程。
作者,永城市第十七小学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