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勇谈家教
海勇谈家教∥边吐槽、边拥抱的“内卷”
2023-11-10 |

图片

内卷目前已经涉及到教育、升学、就业、晋升、婚恋甚至各行各业。996、007的社畜们在卷着,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也在卷着,可是连满是童真的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也不能幸免地卷着,下一步很可能蔓延到子宫里……,也许现在不买房、不要孩子的00后们是真的明白了,不愿意卷了。

曾经参加过一次家长和老师关于“教育内卷”的讨论,纷纷表示“不愿意内卷”,但是到结束的时候却一起达成了一个共识:想要“更卷”!原因也很真切:内卷=努力!

细思极恐,果真如此吗?到底什么是内卷?

内卷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

举例来说,有个高中,为了提升本校的录取率,要求学生早上五点半上课,晚自习十点放学,节假日不休息,几次模考下来,学生整体的成绩确实提高了一点点,其他学校一看,于是纷纷效仿。一系列卷操作甚嚣尘上:晚自习延长到十点半,吃饭、上厕所带着书,课间也安排上,这样一来,所有高中的分数都提高了,学生老师都开心。但是有一个事实是:各大高校给这个地区的录取名额就这么多,哪怕人人都考700分以上,也不会多分名额,结果录取分数线提升了,能考上的该是多少还是多少,该是哪所大学还是哪所大学。

图片

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努力,都在进步,但是这种投入并没有带来整体的实质性增长,没有创造更有价值的结果,也只是一种向下行的笨拙且低价值的努力,但是却是以消耗教育、学习甚至生命为代价。而真正的努力一定是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且可以滋养生命的。

从这个角度来,“内卷”≠“努力”,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只是一种畸形的竞争,内卷的目的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不择手段地解决竞争对手。

那么,究竟如何摆脱目前的教育内卷?

首先,了解自己。

不停焦虑的核心就是对自己的失控,失控的原因则是对自己的不了解。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根据自身的想法、判断去引导后续的行为,无需迎合大众的平均。

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地自省和觉察。不被自己的情绪裹挟,跳出情绪,找到自己的高人。

作为父母,带领孩子连接自己,认识和了解自己将成为家庭教育里最核心的方向和方法。

图片

其次,扩容认知。

不停抑郁的原因是陷入到认知的窄道无法自拔,进而影响到生活的、工作的心态,即:消极与积极。消极的心态往往会陷入被动,拖累进程,积极的心态则会幸福自显,促进效率。

扩容认知的最好方法就是投入生活与工作,多读书、多见人、多尝试、多复盘,向“疼痛”学习,向“讨厌”取经。

作为父母,让孩子体验每一个快乐与悲伤的完整,疼痛与舒服的完整,客观与主观的完整……就是在帮助孩子创造完整的认知、完整的生命。

图片

第三,深度学习。

存量时代,大家想的都是怎么能抢得更多,就是所谓的内卷。而我们看见的孩子和很多成年人的躺平和摆烂,其实是走到存量时代尽头时的一种绝望。

要想摆脱这种绝望,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度学习,让自己提前进入增量时代,然后去做更多生产型的努力。

对于孩子,依靠大量的作业和练习,时间和体力来要结果的方式亟待结束,取而代之的一定是深度思考、深度理解的深度学习。

图片

第四,创造心流。

心流,是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专注于一件事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全神贯注、酣畅淋漓、物我两忘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只有在自主状态才能发生。

回看我们现在的孩子的教育与学习过程,被全方位监控,全方位安排和管理,没有任何“缝隙”和自主的可能,当然也不会有过任何“心流”体验,如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习没有效果,创造没有产出。

在经历过诸多的内卷,又在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之后,越加清晰的一点:除非父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理解教育、学习是怎么回事儿,真正了解怎么有效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不然无论花多少钱、给孩子报多少班,都没用的。不仅没用,而且你越努力,孩子就越讨厌学习、讨厌学校,甚至讨厌你。

作者简介 | 王海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LATS学习力提训督导系统创始人、河南省教育厅家庭教育教指委委员、河南省当代家庭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建设部主任。

图片来源微信公共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