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半月谈
优秀征文(67)| 要接受孩子是平凡人——《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吗?》观后感
2025-06-25 |

编者按

“河南家教半月谈”系列公益讲座自2024年1月1日上线以来,收听收看达近千万人次,受到广大家长、教师的热烈欢迎。2025年,正式启动“河南家教半月谈观后感征文活动”,5月份优秀征文名单已公布,现编选部分优秀征文,供大家交流互鉴。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要接受孩子是平凡人——《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吗?》观后感



河南家教半月谈第33讲王海东教授《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吗?》一讲,从挫折教育的意义、挫折教育的价值、如何进行挫折教育,三个方面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进行了阐述,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在逆境中前行。作为一名高中生的妈妈,王教授深入浅出地讲座,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接受孩子的平凡

王教授说:“孩子终究会成为他们要成为的样子,很可能或者说一定不会成为你希望的那个样子,要接受我们的孩子是平凡人。”这让我想到抖音上一段调侃的段子:孩子刚出生我觉得他是个天才,后来感觉能上个普通大学就行,再后来感觉能健康成长就行,现在感觉不气死我就行。这段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无奈和心酸,并在无奈和心酸中逐渐接受孩子的“平凡”。

作为一名妈妈回忆孩子的成长历程,上小学的时候很听话,中学开始有所谓的叛逆,现在上高中感觉还是一言难尽。叛逆现在想想无非就是:你要求孩子按家长规划的路走,但孩子偏偏不走家长安排的路,这种情况下亲子之间就产生了矛盾,最终矛盾激化下一方妥协。家长妥协接受孩子的平庸感叹一声都是命,孩子妥协听从家长安排。我家是第一种情况,妥协的是父母,当然这种妥协是充满无奈和不甘心的,甚至是有点赌气地说“不管你了”。王教授的话点醒了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让树成树让草成草岂不更好,作为家长我们在旁提供“水”和“肥料”就好。

二、孩子要进行挫折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让树成树让草成草岂不更好。”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还需要挫折教育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论是“树”还是“草”,我们家长都有义务提供“水和肥料”,助其茁壮成长,挫折教育无疑是良好的“水和肥料”。

王教授讲授的挫折教育的方法有:1.莫要溺爱代劳,放手让孩子自主抉择。2.助力孩子锚定正确的人生航向。3.以书为友,讲好“挫折”故事。4.高质量陪伴,多陪孩子进行户外活动。5.影像启智,观看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6.音乐励志,利用歌曲进行正向引导。这些方法指明了孩子挫折教育的方向,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不再惧怕挫折,勇敢地面对挫折陪伴孩子努力前行。   

作者,商丘市第五中学王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