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特殊时期,居家上网课的日子里,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作息规律怎样?运动锻炼每天能坚持吗?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完成了吗?这些关于孩子们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问题,学校领导和老师始终牵挂于心。
带着使命担当,怀着关心帮助,2022年11月13日下午,周口市七一路第一小学六二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家访活动。
党支部书记张彩霞开启了线上家访的首场探索之旅。经过与班主任张艳老师的协商沟通,本次家访活动安排三部分内容:老师眼里孩子们的在校表现情况反馈;孩子们说一说在家里学习生活方面的表现和感受;家长说一说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
直播开启,六二班学生和家长全员上线。杨淇博同学连麦后说:“每天早上06:50起床,洗刷完毕进行早读、下楼做核酸、做课前准备等。如果数学课的话,就把数学课本、练习本、课时练拿出来,上课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发言,认真做笔记;下课时间做眼保健操;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查漏补缺,使学习的知识更牢固”。
他勤奋认真的样子,不但让老师很欣慰,而且也为班里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谢函妤是第二个进入直播间发言的同学。她说,每天爸爸妈妈都要去上班,家里只剩她一人在家,但她的学习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家务劳动她主动承担,擦桌子、拖地、刷碗、甚至做饭都难不住她,她还特别提到自己晚上九点半睡觉,每天保证9个小时的睡眠,保持一天的旺盛精力。
小小年龄特别懂事、特别让家长省心的孩子,着实让老师为之感动。这份自律源于她良好的家教和自己的毅力和决心。相信自律的她,一定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家长连线环节,刘美溪妈妈说:“孩子这次线上学习效果比上次好,疫情封闭在家,父母能够长时间地陪伴孩子,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朝夕相处的日子,能全方位地看到孩子的表现,更真切地感受着孩子的成长进步,父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断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她还分享了关于提高孩子学习效果的心得,提出给孩子创造一个不被打扰的学习专区,学习时远离无关的电子产品;同时家长做好榜样,创造安静祥和的家庭环境;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始终做好终身学习的典范。
家长成长的一小步,铸就了孩子成长的一大步。书香家庭里流淌着温润的家风,引导着孩子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良好的学习生态助力孩子奋斗不息、勇往直前。
家长朋友们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看到孩子学习新功课时很用心,但是不重视复习,写作业只是为完成作业任务而已,不愿意举一反三、拓展练习。家长还声称辅导孩子没头绪,希望能得到一些指导和帮助。
张书记耐心地答疑解问。她提醒家长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好奇心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双减”背景下不要为孩子加重过多的课业负担,拥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保持人精神上的健康特别重要。学习是一件非常内化的事情,一个人学得好,最重要的因素必须是他自己的学习意愿,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学习,即使父母把他按在桌前,强迫他翻开书本、拿起笔,他也会在脑海中开小差。所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觉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任何有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朋友要不断学习,保持觉察,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点亮兴趣,享受充实快乐的学习生活。
真诚坦然的沟通交流,传递着信心和希望,把信任与期待植入了孩子和家长的心田。
活动结束,学生和家长朋友们纷纷在钉钉群、微信群留言说:“十分感谢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不仅每天给孩子们认真上课和学习辅导,还时刻关心着孩子的生活作息规律和情绪变化;特别是不断通过在线平台,开展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访活动,使学校和家长的心贴得更近了,老师们用心、用情、用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诸多努力,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无穷动力,使居家隔离的日子不再孤单,作为七一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很幸福”。
疫情防控的日子里,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家校齐努力,携手育新人。
来源:周口市七一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