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陪孩子写作业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有关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闹出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比如陪孩子写作业,被孩子气得生病住院的;
还有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顺便考了个教师资格证的;
还有陪孩子写作业,给未来亲家写信,恨不得现在就把孩子“嫁”出去的;
甚至还有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压力太大,在佛法中修身养性,最终顿悟出家的……
陪孩子写作业成了不少家长最头疼的事情,那么,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应该如何跟孩子进行良性沟通,又该注意哪些方面,怎样正确陪孩子写作业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过度负责”型
“这一横要不要写短一点?”
“使用橡皮檫能不能不那么使劲?”
“又错了,能不能想清楚再写?”
“把这一页写完,你将获得……”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就守在一旁,一出错,“帮忙”擦掉重来;背诵失误,赶紧罚抄。
可想而知,这样写写擦擦、指手画脚反而打断了孩子的解题思路,让他们无所适从。
这类看起来好像很负责的辅导方法,对孩子而言反而是一种干扰,它破坏了孩子正在形成的注意力品质,造成了陪伴的负性效果。
2.“严密监视”型
有些家长会选择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离的远点,但目光一直在360°进行扫描,一旦发现孩子稍有走神便进行提醒。
可家长是否想过,这时候的孩子背后一定觉得火辣辣的,无法安心学习,他们心里会想爸爸妈妈是不是在盯着我。
就这么一走神,作业效率肯定低下。
到了中高年级,若还采用这种方式,孩子会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开始反抗,这时亲子矛盾产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3.“标准化检查”型
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完成作业后一题一题的协助检查,极小心极负责地每题必查,有错就改,不会的就帮孩子缕清思路,然后告诉孩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就照做了一步、两步、三步……最后学习成了家长的事,心力交瘁。
其实,有很多时候家长们无意识的行为会造成对孩子的一些伤害,造成孩子不动脑不思考,凡事依赖的习惯。
看似精益求精似的陪伴,最终却阻碍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做作业”3个必备
相对安静的环境,齐全的学习用品,一颗安静的心!如果孩子静不下心来,强迫他做作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作业计划本”,让孩子按照不同学科,分条记录好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提醒并对照,如果当日完成记上勾,如果未完成,可继续加入之后的学习日程中。
“纠错本”,把暂时不会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分别记录下来,便于之后重温、复习,反思不会做或做错的原因!
2.“陪作业”4步走
(1)预估
让孩子先预估完成每门功课的时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到点家长要及时提醒,如果没按时完成,帮助孩子寻找原因。
如果是拖拉,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继续完成,给孩子设定一些奖励,激励孩子尽早完成!
(2)检查
等孩子完成一门功课的作业后,给他一定的时间自己检查,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如果孩子确定自己完成无误之后,家长再仔细检查。
(3)安排休息
根据孩子课业负担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让孩子从不同学科中转换思维。
(4)总结
在检查完孩子的所有功课后,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及时表扬;如果出现错误,一定要耐心帮孩子进行错题分析。
如果是因为粗心而出现错误,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些小惩罚,比如减少玩乐的时间、罚孩子做点家务或者做点体育活动等。让孩子牢记检查的重要性!
3.“点拨做题”3个技巧
有的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点拨那些“爬坡”难题,父母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
(1)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父母总是迁就孩子,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版式列好,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出来的。”
当孩子做出来以后,父母要高兴地称赞:“我说过吧,仔细读题就会做了。”
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孩子不会做的题,父母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易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用例题作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也没做出的题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诉他原题的解法,最好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
一般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不会做原题,那么要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的。
这种做法虽然父母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3)只讲关键点
对于有些难题,父母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计算。
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不容易打开。
当然,孩子逐渐长大后,许多爬坡题父母也无能为力,如果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还是建议父母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这样,看似难题解决了,其实孩子思路没有打开。
4.“陪作业”3个提醒
(1)教会孩子使用“二八法则”
陪写作业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中高阶段时,孩子留的作业可能会增多,做作业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这时候就需要“二八法则”的帮助了,即把难做的和容易做的分开,然后用80%的时间做难题,剩下20%的时间做相对容易的题目。
“二八法则”是指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把这种规律运用到学习上也是很有作用的。
一般来说,学习的重点跟难点只占全部学习内容的20%,我们却要把80%的精力投入在这些重点跟难点上面;而其他内容虽然占了80%,我们只需花20%的时间就能掌握。
写作业的时候孩子这样做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家长陪伴起来当然心情舒畅。
(2)陪伴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当然需要循序渐进地来。
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专心读自己的书,父母认真读书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就已经为孩子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了。长此以往,何愁孩子养不成好的学习习惯?
(3)最重要的是耐心
陪写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助孩子学习。
所以家长们在陪写作业的时候,一定不要本末倒置,忽视了孩子的主体地位。
懂得这一点后,家长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就能游刃有余了。
家长陪伴孩子完成作业,关键还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早期的陪伴是为了等孩子升入高年级时可以从容面对,无需陪伴。
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就好像与孩子一起体会生活、体验学习中的甘苦,留下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回忆。
陪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希望家长们能够不断的摸索,且行且思。
转自 | 家长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