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不是一门科学,如果要说它是一种艺术,那也是边界模糊的艺术。家庭中的爱和归属感是复杂而微妙的。母亲和女儿、父亲和儿子、父亲和女儿、母亲和儿子之间有着不同的相处模式,在不经意间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对于这些,我有着第一手经验。你需要公平地对待你的孩子,但不能一模一样。你需要分别定制和每个孩子的关系,他们对你的反馈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态度,也和他在家庭中的排行有关。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孩子,可能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些会让你手舞足蹈,有些则会让你欲哭无泪。
作为父母,你也有自己的生活,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你可能会在工作、育儿、婚姻和社交中忙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当然,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无法独自扮演家长的角色。至少在大城市中,无论家庭发生何种变故,都可能有另一个家长的存在。
如果是夫妻双方共同养育孩子,那么你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与你和伴侣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的,你与孩子的关系也会反过来深刻影响你与伴侣的关系,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帮助自己拉近与伴侣之间的关系,但有时候也会让你们分道扬镳。
也许你会通过社交媒体观察其他父母的生活,然后以此来衡量自己。如果你在这样做,那么你可能会感到一种成年版的同侪压力,而这正是你不想让孩子去面对的。一位名叫“迷雾妈妈”的博主是这样描述“成年版的同侪压力”的:
我经常迁怒于图片分享网站。就像《玛莎·斯图尔特生活》杂志的照片,从生日派对的装饰品到甜品,再到书架上的小精灵,所有这些可爱而又巧妙的点子都在有意无意地提醒你,你也应该做得像她们一样好。如果你做不到,就好像你没有那么心灵手巧,或不如她们那么尽职尽责。
我承认,我喜欢看那些杂志,但看过之后往往就觉得自己很不称职,因为我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尝试去做任何一件事的勇气,它加重了我作为妈妈的负疚感。它不仅仅教我怎么做东西,它还会告诉我应该搞什么家庭活动,家里该有什么传统习俗,以及社会对父母有着怎样的期待。社交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大家的焦虑感。
这些父母的同侪压力催生了“超人父母”的模式,超人父母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或母亲,同时也成为一个出色的伴侣,一个优秀的员工。与此同时,你还得拥有整洁的房子,健康的身体,并时刻面带微笑”。有些父母每次在孩子出问题时都觉得自己很失败。合格父母的标准被一群跟你没什么关系的家长设得太高了,没有人能达到,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感觉自己不够好。
因此,了解你自己是怎样的父母,以及你希望自己达到怎样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到达到某种标准,而是关乎你该怎样界定好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如何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你的个性和你的亲身经历。所有这些因素都会融入你的个人教养风格。那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