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
责任教育 | 孩子不是 “任性” 的代名词!
2023-02-09 |

孩子不自觉、不主动?

——缺少做人的责任感


有些父母常常向我们咨询, 孩子学习不自觉、不主动,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父母没有在孩子身上培养起一种做人的责任感。
 
孩子不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是大人压给他们的,逼他们做的,所以他们做起来就被动我们大人是看到孩子的被动才着急起来,于是又进一步施压。施压是应试里面常用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不是对所有孩子都管用,很多孩子在高压下就放弃了学习。

图片


其实,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内因,培养孩子的内动力。责任感就是人的内动力之一。
 
不仅是自己的学习问题,还有的孩子对家里的事情无动于衷,跟父母索要东西态度理所应当,这些都是缺乏做人的责任感表现。



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责任的培养



责任感是贯穿人一生的脉络。人生在不同的阶段责任是不同的,幼小的时候是别人为我们负责,长大了自己为自己负责,进入社会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所以说人生的责任是在不断增长的,先是受别人责任的呵护,长大以后便要承担这份责任
 
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基本上就是社会和家庭的一个负担。如果他不为自己负责任,就会虚度光阴,暴虎冯河而无所事事。如果他不为别人负责,那就很难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建立和他人的合作关系。虽然我们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种约束,但是一旦缺乏内在责任感,则所有的一切都是云烟。

图片


林冲之所以迟迟不上梁山,不是因为他没有反叛精神,而是因为他还有牵挂和责任。当陆虞候和富安告诉他已经家破人亡的时候,林冲就获得了家庭责任上的解放。
 
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责任的培养,横渠四句是圣人责任的标准,一般人做不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基本的责任。人不会因为聪慧而伟大,却可以因为责任而伟大。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新加坡小学这样做



新加坡教育的核心价值里就有这一条,强调责任感

孩子成长的初期阶段,基本对责任感一词的理解是缺失的,谁会对着一个婴孩大谈责任感,更何况现代的孩子都如小皇帝一般,父母一切包办,甚至还有女佣贴身伺候。

但高楼万丈地基起,教育也要从小开始,孩子是三岁看老,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要从小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感必须从小培养,并且渗透在生活学习的每个细节里。
 
新加坡幼稚园学前教育基本上对责任感的强调也不是很多,日常教育生活都集中在给孩子灌输“对错是非”的教育上。



幼小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入学初期就让孩子树立责任感意识,如今成了重中之重。这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配合,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完美结合是教育的制胜法宝。

1.让孩子自己动手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

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新加坡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提倡校园劳动到废除再到提倡的循环过程。最早孩子们被要求参加打扫校园的工作,执行值日生制度,轮流清洁教室和厕所,这些都被视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渐渐地,不知从何时开始,各学校从这种制度中脱离出来,打扫校园有专职校工来做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只单一专注在课业学习上。甚至孩子们在家庭生活里的劳动和自我照顾,也是被家长和女佣所包办。如今校园劳动又兴起,教育部和各学校提倡督促值日生制度,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清洁校园,参加劳动。

 

2.给孩子独立机会,

 让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


比如,让孩子们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保证第二日学习用具携带齐全。新生入学,孩子总会丢三落四,但还是应让他们独立完成。

无论是课业还是生活都让他们坚持独立思考。督促孩子学会独立,也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但学习独立也不是完全强调什么事都必须自己做,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3.强调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

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很多家长会有很多担心,担心孩子小做不好事情,因此不自觉地就会插手孩子的学业和日常。对此,学校开设了家长课程,为其灌输育儿知识。

图片


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家长们了解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性,比如在家中,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卧室,帮忙清洗碗筷,擦地等等。这不但能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也能训练孩子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让孩子自己承担过失。


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也是培养其责任感的关键。儿子上学初几日,回家来最常说的就是“今天被老师说了”。问他老师为什么说你,儿子说:“忘带什么了。”老师每次说的那句话都是“这是你的责任”,不要忽略了这句话的作用,反复强调会让孩子尽早尽快培养责任意识。
 
儿子在经历了忘记带零钱,忘记带教科书,忘记带文具,穿错衣服等等过失后,如今一周过去了,他已基本进入状态,不会再丢三落四,也知道了回家先把作业完成。承担过失才能让孩子了解责任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中,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们做主



父母和孩子是需要边界的,这个边界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边界感清晰的孩子不会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要求。他们明白:我是个独立的人,我应该为自己负责。他们不会因为他人的错误感到自责,也不会随意将错误归咎给别人。


图片


如果父母没有边界感,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那么孩子因为认同父母就很容易把问题和不好的情绪归咎为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察觉自己情绪的能力,愤怒的时候不敢愤怒,伤心的时候又不能伤心。而成人之后,和伴侣、朋友、同事等的交往中,也很容易受到别人评价和情绪的影响,难以坚持自我。


2. 适当交给孩子一些任务,

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让孩子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给予指导,但是不要过多干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
 
教孩子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他完成任务的情况,使他认识到自己是有责任在身的。

不论是什么任务,家长都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说明白,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将它做好。例如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自己叠被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每天饭前摆放全家用的餐具等,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做事的责任心。

3. 把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


 孩子的每个行为与其后果应该是相匹配的、合适而合乎逻辑的。你不希望孩子完全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或者不自然后果就是孩子的行为直接导致的后果。例如,孩子跳进了泥水坑,他的鞋就会湿。如果孩子拒绝吃午饭,他就会饿到晚饭时间。


让孩子承担自然的后果,就能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直接后果。要让他们自己清扫。但是,如果他们不吃晚饭,那就拿走,也不给他们任何吃的东西(或者只给他们全麦面包和一杯水)。如果他们为了一个玩具打架,把玩具拿走一段时间。如果他们不穿外套,就让他们冻一会。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让他长大后,对父母,能竭其力;对工作,能致其身;对朋友交,言而有信;对家庭,担当周全。


人不会因为聪慧而伟大,却可以因为责任而伟大。


来源 | 家长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