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南家教半月谈”系列公益讲座自2024年1月1日上线以来,收听收看达近千万人次,受到广大家长、教师的热烈欢迎。2025年,正式启动“河南家教半月谈观后感征文活动”,7月份优秀征文名单已公布,现编选部分优秀征文,供大家交流互鉴。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河南家教半月谈”观后感
在育儿的漫长过程中,幼小衔接始终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能感受到家长们在孩子幼小衔接阶段浓浓的焦虑。
提及幼小衔接,许多家长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孩子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写拼音、写汉字的场景。在这种认知下,若幼儿园不开展拼音写字教学,就好像没有履行好幼小衔接的职责。可实际上,幼小衔接的内涵远比这丰富得多。
一、理解幼小衔接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幼小衔接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时间段,不必赋予过多的意义。家庭和幼儿园重点在于帮助幼儿在心理、习惯和能力等多个维度做好适应性准备。这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前期稳固的地基至关重要,而幼小衔接阶段所培养的各项能力和素养,就是孩子未来学习生涯的坚实根基。
二、紧扣核心任务
试想,孩子满心期待地走进小学,却因对新环境的陌生和恐惧而焦虑不安,即便认识几个拼音、会写几个字,又怎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呢?所以,帮助幼儿建立对小学的期待感,让他们像期待一场有趣的冒险一样期待小学生活,极为重要。同时,培养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学习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等,才是幼小衔接的核心任务。
三、避免“小学化”的危害
研究表明,过早让孩子学习小学内容,他们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原本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就像过早被强迫吃腻了某种美食,以后再看到就会反感一样。而且,这种 “抢跑” 式学习可能导致孩子在小学中高年级出现成绩滑坡的现象,因为他们前期的学习只是机械记忆,并未真正理解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四、主抓习惯养成与阅读
幼小衔接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和适应能力。家长应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与阅读习惯。
1.习惯养成:奠定学习基础
●规律作息:逐步调整作息时间,与小学同步,培养时间观念,固定学习、游戏与休息时段。
●任务意识:通过简单任务(如整理书包、完成小手工)培养责任感和专注力,鼓励独立完成。
●行为规范:强化课堂礼仪(举手发言、静坐倾听),通过角色游戏模拟小学场景,减少入学适应压力。
2.阅读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亲子共读:每日15-20分钟共读,选择图文并茂的桥梁书,引导观察、提问与复述,提升理解力。
●环境创设:家中设置阅读角,提供拼音书、绘本等,让孩子随手可读,营造阅读氛围。
●兴趣导向:结合孩子喜好选书(如科普、童话),通过讲故事、演情节增强参与感,避免功利化阅读。
3.家园共育
对孩子要针对性强化习惯,定期带孩子参观图书馆或书店,逐步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然过渡。
科学的幼小衔接应以心理适应、习惯养成、能力发展为重心,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帮助幼儿自然、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家长们也要摒弃 “抢跑” 焦虑,与幼儿园、小学紧密合作,为孩子创造一个可持续成长的良好环境,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作者,鹤壁市淇滨区实验幼儿园张陆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