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半月谈
优秀征文(71)| 暑假里,对孩子的安排咋样才好?
2025-08-06 |

编者按

“河南家教半月谈”系列公益讲座自2024年1月1日上线以来,收听收看达近千万人次,受到广大家长、教师的热烈欢迎。2025年,正式启动“河南家教半月谈观后感征文活动”,6月份优秀征文名单已公布,现编选部分优秀征文,供大家交流互鉴。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暑假里,对孩子的安排咋样才好?

刚看了“河南家教半月谈”第36讲《暑假里,孩子什么最重要》的视频,很有感触。视频说,暑假里孩子的安全很重要。诚然,安全大于天。但是,在安全之外,还有啥很重要?不要急于回答,先看看今年高考试题考查点:从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看,不少专家认为,在数智化时代,试题更加聚焦情感体验,日常积累,实践参与等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特质,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深度。这不仅语文学科如此,其他学科亦如此。儿子暑假后就六年级了,本文,我想结合自身育子体验,谈几点尝试,望与大家商榷——

在生活中培养尊重劳动的意识。1.让孩子做饭。如今有抖音学习很方便,让孩子养成在家吃饭的习惯,健康又环保。让孩子给父母做饭,做个小暖男。2.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深造时,也常洒扫除园,挑水运浆。《朱子家训》就要求孩子要“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卢梭在教育学《爱弥儿》中说:“一个小时劳动教育给他的,比终日向他讲述所记住的东西还要多。”陶行知把会烧菜会种田等列入十六种常能之中。一个没有经过劳动锻炼的人,对生活是没有热情的。还可到劳动场所看看。比如到工业产业园,到酒厂,到建筑工地,到田间地头等去参观或体验劳动,了解了劳动的艰苦,尊重劳动的情怀就会顺势而生。

亲子互动读一读。亲子共读名著,深度阅读。实践证明,如果能让孩子每次都带着一点问题阅读,学会圈点勾画,让孩子坐得住,读得进,有痕迹,会思考一点,就是有效阅读。读写结合,不但开发了思维,积累了写作素材,阅读素养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给孩子搭建一间简易的实验室,购买一些实验器材,让热爱科技的孩子拼接研究。孩子对机械、航空、交通工具等酷爱,我顺势引导其爱好。孩子购买了很多有关科技的书籍,经常翻阅。我设立了电视开放日,让孩子带着问题看电视。目前,街上跑的汽车以及飞机的发展史等,孩子能说出个大概来。如今国家提倡科技兴国,从小培养孩子爱科学的兴趣,很关键。《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专家共议:培养解决真问题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正成为撬动国家竞争力的支点。让孩子勇于动手制作,勇于探索,就是家长努力点燃孩子科技的热情,让孩子以后能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才。高分更要高能。

锻炼一下体魄。目前,国家对体育越来越重视,提高了分数。当“小眼镜”“小胖墩”“小焦虑”等问题依旧突出,河南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的降低与近视率的升高时,作为家长就应该引起警觉了。我平时就常陪孩子锻炼。在门口忆昔公园,我们平时晨跑,你追我赶,一头汗水,回家读书学习,都有精神,各自的体质也增强了。《道德经》说,“圣人之治,要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旨在提倡全民运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要厚植家乡情感。家乡是孩子最近的风景。心理学认为,6—12岁的孩子,其思维中心就是是家乡。中、高考作文也基本上都是以“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画圆。初一教材有篇作文要求就是以“乡情”为话题,但是,很多孩子无从下手。暑假里,不妨带孩子转转芒砀山,玩玩日月湖,看看佛光寺,或者去陈官庄纪念馆瞻仰烈士,去李寨抗大第四分校找寻红色记忆;或者去王庄遗址,触摸历史的经脉;或到老家看看池塘,看看小河,看看田野......有了家乡的印象,孩子才会生发出灵感和情怀。有道中考模拟试题就有两问:1.你当地有何文化旅游景点?请介绍一下。2.如果让你为你家乡的文化景点弘扬和传播出谋划策,请你写出具体的建议。经历过了,才好答题。

当然,不唯暑假,四季的光风霁月都是涵养孩子性情、培育素养的好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作者,永城市实验中学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