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半月谈
优秀征文(31)| 从"鸡飞狗跳"到"母慈子孝"——我在习惯培养中的三次顿悟
2025-04-14 |


编者按

“河南家教半月谈”系列公益讲座自2024年1月1日上线以来,收听收看已达970万人次,受到广大家长、教师的热烈欢迎。2025年,正式启动“河南家教半月谈观后感征文活动”,3月份优秀征文名单已公布,现编选部分优秀征文,供大家交流互鉴。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从"鸡飞狗跳"到"母慈子孝"——我在习惯培养中的三次顿悟

在观看了“河南家教半月谈”之《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三步法》一期讲座后,我望着书房里认真整理书包的女儿,突然意识到:曾经那个需要追着喂饭、写作业磨蹭到深夜的”“小魔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会主动洗碗、按时睡觉的“小棉袄”。三年来,我在睡眠、劳动、鼓励、注意力四个维度上的实践,就像在拼一幅家庭教育的地图,今天终于看清了其中的路径脉络。

一、作息革命:从“夜猫子”到“小云雀”的蜕变

去年寒假,我发现女儿总在凌晨偷偷刷短视频。被窝里闪烁的蓝光不仅吞噬着孩子的睡眠时间,更在蚕食着第二天的学习效率。我们召开了家庭会议,把手机请出了卧室,换成会讲故事的月亮灯。现在每天21:30,全家人都会在书房进行“熄灯仪式”:爸爸泡养生茶,我读散文诗,女儿则把第二天的课本按课程表顺序排好。周末的晨跑计划更让我们收获了意外之喜——当女儿在小区花园发现第一朵绽放的玉兰时,那种雀跃远比刷短视频来得真实动人。

二、劳动启蒙:油渍里的成长密码

记得第一次让女儿洗碗时,厨房变成了“水帘洞”。我没有责备满地的泡沫,而是和她玩起了“泡泡创意大赛”。现在我们家的劳动积分墙格外热闹:擦桌子5分、晾衣服10分、帮奶奶择菜15分。当女儿用攒了三个月的积分换到心心念念的天文望远镜时,她突然说:“妈妈,我发现劳动就像存钱罐,积少成多就能实现愿望。”这句话让我恍然明白,那些打翻的酱油瓶、叠不整齐的被子,原来都是通向自立的阶梯。

三、鼓励的艺术:让优点像春草般生长

期中考试后,女儿攥着89分的数学试卷躲在房间里。我没有追问那丢失的11分,而是指着附加题旁工整的解题步骤说:“这个几何图画得比妈妈用尺子画的还标准!”没想到这句看似随意的夸奖,竟让她主动要求每天多做两道拓展题。现在我们家有个“优点放大镜”游戏:餐桌上轮流说出对方当天做得好的三件事。当听见爸爸说“今天女儿教奶奶使用视频通话特别有耐心”时,孩子眼里的光比任何奖状都耀眼。

回望这段育儿旅程,我渐渐懂得:培养习惯不是给时钟上发条,而是帮孩子找到内心的指南针。当睡眠成为滋养生命的甘泉,劳动化作实现梦想的阶梯,鼓励变成照见优点的明镜,专注力生长为探索世界的触角,教育便不再是刻意的雕琢,而成为自然生长的力量。这些在点滴生活中构建的习惯坐标,终将成为孩子走向远方的行囊里,最温暖的干粮。

作者,遂平县第一小学杨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