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南家教半月谈”系列公益讲座自2024年1月1日上线以来,收听收看已达970万人次,受到广大家长、教师的热烈欢迎。2025年,正式启动“河南家教半月谈观后感征文活动”,2月份优秀征文名单已公布,现编选部分优秀征文,供大家交流互鉴。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观后感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儿童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愈发严重,这种现象如同雾霾般,沉甸甸地笼罩在众多家长心头。近期,有幸在“河南家教半月谈”栏目,看到了徐双丽老师“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的讲座,徐老师严谨专业、绘声绘色的讲述,恰似在迷茫中的一盏明灯,为我驱散了诸多困惑与焦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发。
讲座伊始,徐老师先抛出问题,让大家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孩子沉迷手机了,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办?”是好言相劝、恶语相加、设置密码、切断网络、还是没收手机?作为一位家长,我陷入了深思,在日常对待孩子玩手机的过程中,我确实是如同以上几条方法那样做的,可是最终效果却不尽人意。
接下来,徐老师深入剖析了儿童沉迷手机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首先是家庭的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她指出,孩子沉迷手机,往往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孩子的交流与互动,孩子内心的孤独感驱使他们向虚拟世界寻求慰藉。此外,手机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极易吸引孩子,使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多数家长也迷恋手机,刷短视频、打游戏等,家长自己整天沉迷于手机,又怎能期望孩子远离手机呢?长此以往,孩子潜移默化中也就有样学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其次是孩子自身心理特点的原因。儿童正处于探索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吸引和影响,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的声、光、色等,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兴趣,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另外游戏的设计的特点。在游戏中,完成一个任务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这种及时反馈,在学习中就很难体现出来,有的孩子确实很努力,学习任务完成的也很认真,但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却很难看到进步,孩子无法及时体会努力带来的收获。所以,孩子更愿意用虚拟世界的成就感,代替现实世界的挫败感,即便是成年人有的也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更别说是孩子了。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将我们的孩子与手机、网络隔离,把孩子排斥在数字之外,显然是不现实的。“那该如何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呢?”这是所有家长最为关心的。徐老师给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频率,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用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感受,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与关注。其次,家长应教会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要帮助孩子建立手机使用规则,明确规定使用时间、场合以及内容,并且严格执行,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同时,家长要监督孩子使用手机的内容,避免他们接触不良信息。再者,帮助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户外活动、兴趣班或阅读书籍,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与成就感,从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整个讲座下来,我深刻地意识到,儿童沉迷手机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践行讲座中的建议,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助力而非阻碍。
这次讲座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关注和引导孩子,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让孩子以梦为马,以手机的便捷为助力,走向更加美好和健康的未来!
作者,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福佑路小学李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