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勇谈家教
海勇谈家教‖我们是否陷入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漩涡?
2025-09-19 |

父母跟不上孩子,教育跟不上时代,似乎已经成为公认事实,而由此引发的诚惶诚恐似乎也已经成为这代家长心里的一种默认背景模式。

于是,我们像经过统一培训般突然化身终日盘旋在孩子头顶的直升机,目光如炬,时刻搜寻孩子的“问题”,然后迫不及待地扑上去“解决”。久而久之,家庭教育竟沦为一场无休止的“纠错游戏”。

所以,当我们看到八岁幼童手持美工刀,不仅划向橡皮,更划向自己的臂膀,母亲瘫坐,泣不成声:“是我亲手逼疯了孩子”的时候,折射的也许只是当代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漩涡也许正在席卷、吞噬着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和孩子。

一、何为“问题”?“问题”漩涡从何而来?

先说问题,什么是问题?

孩子出生不会走路,两岁的一天突然学会了走路,是不是问题?如果不是,那么孩子3岁学会说“不”、4岁学会问“为什么?”、9岁后学会了撒谎为何就成了问题?12岁的孩子学会表达自己为何就成了问题?14岁的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行事为何就成了问题?

也许我们眼中的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问题,只是我们自己的“偏见”和“恐惧”,而所谓的方法也只是基于“偏见”和“恐惧”的“主观虚构”,最终所谓的解决也只是一种自我的安慰和重构的认知闭环。

其次再说,问题从哪里来?

其一,乃社会焦虑之投射。这一点我们从一项调查结果可见一斑:近六成青少年认为“父母满足物质需求是天经地义”,这背后恰是情感教育的空洞与扭曲。诸多父母将自己的心理缺失、未竟的梦想与存在的价值,悉数捆绑于孩子身上,用“都是为你好”堂而皇之地给予,内里却是难以言说的控制欲与恐惧感。

其二,科学育儿的知识壁垒。89%的教育冲突,源于家长用“成人的时间表”碾压孩子的“心理成长节奏”。许多家长教养孩子,或凭祖辈经验,或靠网络零碎知识,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实则一知半解。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很多的课程里一直强调“完整的生命观”“完整的教育观”以及完整的科学观的原因。

其三,教育沦为绩效的竞争。孩子活成了父母的“业绩报表”,分数、奖状、名校成了的KPI。父母角色也从“情感陪伴者”“生命陪伴者”异化为“监工”“考核官”,教育无情,人何以堪?亲子关系如何不渐行渐远?教育如何会不渐行渐难?

二、“解题”狂潮结出何种恶果?

孩子成了“盆景”。过度修剪与塑造的结果是外表精致,内里根系却早已腐烂。“乖孩子诅咒”早已经让他们失去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当下那些敢于“逆反”的孩子何尝不是对成为“盆景”的挣脱?

家庭成了“牢房”。有孩子在沙盘游戏中摆出如此场景:妈妈是拿钥匙的狱警,自己则是被铁链拴住的小狗。那些摆烂在家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习得性无助的呻吟表达?

亲情变成“债据”。父母计算着投入与产出,孩子则视付出为当然。甚至有青年转走父母全部积蓄,竟冷言:“你赚钱不就是给我的吗?” 当爱已异化为冰冷的交易时,心寒的何止只有父母?

学习变成了“表演”。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假装认真听课,为了得到同学的认可,可以假装什么优秀,待考试结束,数据删除后才发现学习也只是做了一场演出而已。

三、如何跳出这无尽漩涡?

该文到此,其实已经可以结束,能拿到的其实已经拿到,但是好像又缺点什么,所以还是要在关于“如何”多说一些。

1. 换个镜:从“纠错”深向“赋能”

少用放大镜看缺点,多用显微镜看缺点背后的“优势和潜能”。每个错误行为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动机,等你看见,也等你肯定。今天开始换个镜,多看到一点,就能赋能一层,启动的就是动机,也是“发动机”。

2. 做个架:做“脚手架”而非“雕刻家”

父母应如“脚手架”,随孩子成长逐步撤除保护,而非按一己之愿雕刻作品。尝试“有限选择法”:与其命令“九点睡觉”,不如问“你想先读绘本还是听故事?” 赋予孩子有限自主,方能培养其责任感。

3. 留个白:从“容错”到“留白”

可以在家里创设“错误博物馆”,收集“创意失误”,传递“错误是成长的密码”。也可以安排每周一次“父子秘密行动”“母女专属时光”,允许孩子“浪费时光”,每周保留2小时无目的玩耍。

有人说,教育就是牵一只蜗牛散步,深以为然,非蜗牛之慢拖累我,乃蜗牛引我发现沿途之美、世界之美、生命之美。教育绝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冰冷循环,而是生命影响生命的温暖过程。那些懂得“三不说、三不帮、三不惯”的智慧父母,正在用克制的爱为孩子保留最珍贵的成长空间——那里有试错的勇气,有反思的智慧,更有向阳而生的力量。

我们留给孩子的,究竟是束缚的锁链,还是翱翔的翅膀?答案,也许藏在每个家庭清晨的对话里。

作者简介 | 王海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LATS学习力提训督导系统创始人、河南省教育厅家庭教育教指委委员、河南省当代家庭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建设部主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