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的家庭教育
大江走笔
2023年当选两院院士中最引人注目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公众视野中是个传奇人物,她不仅年轻有为,而且长得漂亮大方,说话朴实睿智,阳光自信,超凡脱俗。这种朝气蓬勃的状态和气质,让人们对科学家的形象有了新的认知。
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和博士后是在世界名校普林斯顿拿到的,30岁就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导,在她的带领下,清华的生命科学研究项目进入了世界前沿水平,37岁,她和她的实验室攻克了跨膜转运蛋白这一困扰生物学界50年的世界性难题,在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40岁被普林斯顿大学聘请为终身讲席教授,44岁辞职回国,受命担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开创中国最高端的生物医学研究平台。今年45岁,颜宁成为国家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
不仅专业如此厉害,她的领导力和表达能力都堪称一流,无论是带团队,创业绩,还是做协调,论口才,都让许多职业领导人和演讲家汗颜。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一定会想,这简直就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是啊,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带出来的?
最近我对颜宁的家庭教育做了点功课,下面就把我的发现跟你分享一下,看看颜宁的父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也许你会从中受到启示。
颜宁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博平村,后来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先后迁居山东莱芜和北京大兴。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但他们的家庭教育却非常开放,他们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但你可能不相信,家长从来不给孩子过重压力,而是把对孩子的期待寄寓在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中,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相比现在我们很多小孩从小就没有童年,一直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家长还在不断加压;人家颜宁的家长就给孩子自由,小学阶段作业都在学校完成了,回家就是三件事,干家务、阅读和玩,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这种男孩子的勾当,颜宁小时候都干过;中学阶段学习的事也从来不需要父母操心,即使假期她也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高效率的学习生活计划。
正是这种信任和自由,不仅让颜宁的童年过得很快乐,而且锻炼了她的独立意识和做事效率。
家长不给孩子压力,却很注重做好自己。颜宁的父母都是普通技术工人,但是他们热心助人,努力工作,普通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家中虽不富裕,但是大人孩子都喜欢读书,颜宁从小就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那些百看不厌的连环画,她都能够栩栩如生地讲给小朋友听,《西游记》里的哪吒闹海,金庸笔下的孤胆英雄,都曾经入选过颜宁的偶像之列。大量的经典名著,让她踏破时空,对话古今,开拓了视野和思维,激发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奠定了她热爱科学的基础,也培育了她坚定的家国情怀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跟孩子的平等交流。颜宁的父母从来不喜欢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而是善于倾听,互相尊重,遇到事情心平气和、开诚布公,孩子碰到什么事情都愿意跟爸妈商量,直到颜宁考入清华,在选择专业和出国留学的问题上还主动征求父母意见。正因为养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沟通素养,颜宁从小就担任学生干部,小学担任大队长,中学当班长,清华和普林斯顿都担任学生会主席。
还有一件事,很能说明她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有一次时任普林斯顿教授的施一公先生到清华演讲,颜宁因病未能参加,这本来是一个遗憾——一个重要的留学契机可能就这样擦肩而过了,但是颜宁觉得机不可失,于是给施一公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过程有波澜,结果很美好,经过严格的测试,颜宁后来成了施一公在普林斯顿的学生。
颜宁当选这一届最年轻的院士,固然有天分、努力、环境、资源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对她的影响无可替代,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为她铸造了软实力,也为她打下了人生的底色。
颜宁的成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或许不适合简单复制,但是颜宁的家庭教育倒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认真琢磨琢磨。
其实有些事情你不是做不到,而是压根就没想过。
公众号:大江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