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
心理学家马斯洛: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并不是一个人的宿命
2023-11-28 |

心理学引出“原生家庭”一词的本意,是要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治愈自己,以及更加理解他人,是为了寻求解决途径,并非是为了作为不幸的承担者。

“错的不是我,是我的原生家庭”,仿佛是在说“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错了”。

我们可以选择把一切的归因于原生家庭,也可以选择正视自己的创伤,寻找途径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虽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是却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图片

49岁的高晓松在《奇葩大会》中谈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依然有很多遗憾,他说:“我一辈子没有问过我父亲一个问题。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我跟我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结果确实导致我年轻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他说自己此前的人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等。直到40岁之后,他才慢慢摆脱不好的性格,真正地走了出来。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主动选择就投胎到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在这个家庭遇见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并被迫的进入到了一个已经运行多年的家庭系统中,我们被迫的要适应这个家庭系统,在适应这个家庭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被迫的、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烙上了原生家庭的烙印,我们自身的优点继承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自身的缺点也继承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一生所有的痛苦深层次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用原生家庭给我们的一切尤其是性格和心态上的缺陷面对我们遇到的人和事。


因此,原生家庭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近年来被不断提起,比如“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无形中将父母的重要性强化到一个相当高的地位。

 

豆瓣社区上有一个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很多成员将自己的人生困难和问题归咎于父母。而一些心理学工作者,也喜欢用“原生家庭”来解释求助者的各种问题。

 

的确,我们承认原生家庭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但我们真的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吗?

图片


01


他的原生家庭糟糕透顶


20世纪初,美国一个犹太移民家庭,塞缪尔和罗斯夫妇在1908年4月1日,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他们给他取名为亚伯拉罕。之后他们又生了3个男孩3个女孩。


他的父亲塞缪尔出于对婚姻和妻子的失望,经常在家以外的地方消磨时光,以避免在孩子们面前和妻子发生冲突。


那个年代就像目前很多家庭一样,夫妻的婚姻名存实亡,但是为了孩子,凑合在一起。更多时候,在这个家庭里,父亲是缺席的。


然而糟糕的婚姻状态,对宗教的痴迷,又让他的母亲陷入可怕的情绪漩涡,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她经常为了一些小小的过失就常常斥责她的孩子们:“上帝将严厉的惩罚你!”,而那些小事仅仅是她不喜欢做的事情。


小亚伯拉罕儿时顽皮,爱爬窗户,母亲便威胁他说:“你要是从窗户里爬出去,你就不会再长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