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微课堂 | 内向≠没出息,别让偏见伤害了孩子
为帮助各位父母
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新乡市教育局将持续推出“家长微课堂”专栏,
为大家多维度解析家庭教育。
今天我们请来的是,
获嘉县凯旋路小学的
赵文芹老师,
为我们讲解,
内向≠没出息,别让偏见伤害了孩子。
教师简介:赵文芹,现任职于获嘉县凯旋路小学,新乡市家庭教育专家,新乡市首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新乡市妇联家庭教育服务团成员,新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先进个人,高级心理咨询师。
(点击查看课堂视频)
课程讲义
一、导入
2022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它明确要求我们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可平时跟其他爸妈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当家里孩子是外向性格的,他们聊孩子带劲,但家里孩子是内向性格,就闷闷不乐,很发愁似的。似乎大家都下意识认为内向是不好的,特别希望自家孩子也能变成外向性格。
为什么我们会本能地不希望孩子是内向性格呢?
原来大家都有同样的担忧,怕孩子不合群,被孤立,甚至被欺负;怕他不能表现自己,失去很多机会;怕什么都憋在心里越自卑,怕以后难就业没出息……其实以上这些担忧是可以被大家理解的。
为了让大家真正了解内向性格,我们首先来看看不同的大脑生理结构,怎样决定着人们的不同性格。
二、不同的大脑生理结构,决定人们的不同性格
美国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妮,是一位专门研究内向性格的专家。他在《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中,有一个章节是从大脑的各个功能来讲内向和外向的生理基础,他向我们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
第一,脑回路长短不同。内向者是乙酰胆碱脑回路属于长回路,外向者是多巴胺脑回路属于短回路。简单来说,这两种不同的脑回路表现在思考和做事的方式上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回答妈妈同一个问题,这个雪糕好吃吗?外向孩子脑回路短,他的回答就很直接,很好吃呀!而内向孩子的脑回路长,他内心首先会有很多想法,如果我说雪糕不好吃,妈妈会不会不高兴呢?这个雪糕跟之前吃的口感有点不同。我要怎么说呢?有人看着我吃雪糕,我还是不说了,等等。所以内向孩子,他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做事喜欢深度思考,假如自己不满意答案,他就不会回答。
第二,获取能量方式不同。内向孩子需要独处,需要以自己内心对话来补充能量,而外向孩子通过参加聚会或者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取能量。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小伙伴聚会,人越多,外向孩子玩得越带劲,内向孩子反而越累。相信讲到这里,我们都可以明白,内向和外向是由大脑生理构造决定,与生俱来的气质,并无优劣之分。内向者不善言辞,不善交际,但他们有非比寻常的观察力,以及集中精力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说:我最大的长处就是能长时间地思考同一个问题。
当然,有的父母会说我知道内向的孩子也有很强的优势,但我们到底在什么时候让孩子做自己,什么时候让他突破自己呢?
三、如何帮助内向孩子突破自己
1、先确定孩子是否是内向性格
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来测一测,孩子究竟是不是内向性格?如果经过专业测试确认孩子的性格属于内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性格困扰、难过的话,我们就可以鼓励陪伴和信任的孩子,让他做自己。比如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耍,孩子就在旁边玩自己的,我们可以先问问孩子,想不想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假如孩子就想一个人玩,那我们不必强迫孩子,非得融入群体了。
2、帮助孩子突破自己的三点建议
但如果针对某些场合孩子期待或者寻求帮助,比如进入一个新环境,孩子不知道如何融入,又或者孩子很想,但又不敢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具体可以怎么做呢?以下有三点建议:
第1点:实行三星计划。
想让孩子迅速融入新的环境,就得让他们有方向、有动力去和别人交流。
第1步就从认识对方的姓名、兴趣、爱好入手,所以我们不妨给孩子制定一个三星计划,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孩子每天认识三个新朋友,然后对每一位新朋友都要问三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你的兴趣是什么?孩子每一次把认识的三个新朋友以及关于朋友的三个问题告诉我们,就可以奖励一颗星星,当集满三个星星后就给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一个雪糕、一集动画片,一个新玩具等等。别看这个计划很简单,但是很管用。我家小孩就是通过这个三星计划在一个月内认识了全班的新同学。
另外我们还可以创造条件举办家庭聚会或生日派对,把邻居小朋友或者同班同学请进来,让孩子当主角,在自己的地盘上他更放得开,这样就可以慢慢地为孩子拓宽朋友圈。
第2点:多陪孩子在模拟游戏中演习。
内向孩子自尊心强,自我要求高,他们会比外向孩子更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因此往往不轻易主动表现自己,这个时候用模拟游戏的方式让场景再现,就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想的跟真实的情况。
比如拿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这件事来说,
第1步,让孩子扮老师,妈妈来做上课举手发言的学生,爸爸当同学。
第2步,妈妈假装自己好紧张并说:我如果讲错了怎么办?老师会批评我吗?同学会笑我吗?
第3步,妈妈开始结结巴巴的发言,在发言期间妈妈还可以自言自语插入画外音:耶,没有同学笑我哇!
第4步,充当同学的爸爸可以说,你讲的答案好像不对啊。
第5步,让孩子用他的方式鼓励妈妈,比如拥抱、温馨的话语等。
第6步,妈妈受到孩子的鼓励后坚持发言完毕,并摸摸自己的头,微笑着说:哎呀,虽然有同学觉得我的答案不对,但老师鼓励了我,我很开心。能讲完,一切都还好。
第7步,互换角色。妈妈来当老师,孩子当发言的学生,爸爸继续当同学。
别看这个模拟游戏,好像是在玩,一点都不严肃,当你实施之后,你就会发现效果是很好的。一场演习,就是一次现场重现,在演习中孩子可以慢慢熟悉当众讲话的过程,从而增强内心的可控感。同时,他能感受到老师其实是鼓励自己的,同学也不会取笑自己,那么孩子的恐惧、紧张自然就减少了。
最后一点建议:寻找和发展孩子的天赋。
内向孩子对于他所擅长或者感兴趣的领域是愿意与他人互动的。比如邻居小孩淘淘他是个内向的孩子,很喜欢汽车和飞机,每当我们在聊这些话题的时候,淘淘就会很感兴趣的凑过来听,还时不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所以,当孩子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之后,他就会更加愿意展示自己,也就更自信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醒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天生都拥有至少一个优势智能,只是在后天教养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被埋没了,那么我家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呢?
在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关于如何发现孩子天赋的小线索,比如咱家孩子有以下特点:
1、善于记忆诗词歌词、电视节目或动画片中的台词或广告词等。
2、能很好地复述故事情节,或者当发现复述者出现表述错误时,能立刻纠正。
3、善于指正他人语言上的错误。
4、喜欢模仿他人说话。
5、说话时语言结构完整具有逻辑性。
我们就可以初步判定孩子具有语言天赋。
如果孩子有以下特点:
1、喜欢哼唱歌曲,且音阶正确,曲调和谐。
2、擅长“创作”歌曲或喜欢用带曲调的声音说话。
3、喜欢乐器并能很好地辨别出他们的声音。
4、善于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5、喜欢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评论。
孩子很可能具有音乐天赋。
大家可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抓住小线索、解密孩子的天赋,从而去帮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优势所在,这样孩子就会更加愿意展示自己了。
四、总结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课程的全部内容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首先从脑科学入手,带你剖析内向和外向性格的特点,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其次帮助孩子走出两大性格困扰:交友困扰和不敢发言,用准确的理解和方法带孩子突破性格限制。最后聚焦八大智能优势,融合小线索,挖掘和发展孩子的天赋。
最后,用《性格拼图》中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无论属于什么性格,都没有好坏的差别,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同时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顺遂。同时也希望我们父母要尊重差异,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来源:新乡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