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 河南省当代家庭教育研究院!

海勇谈家教||你好,压岁钱!

日期:2021-02-21 浏览:


昨天带着孩子出去给自行车装一个后架,与专卖店的老板谈天,他说最近自己“忙的跟贾玲似的”,不少孩子都是拿着春节得来的压岁钱跑来买自行车,所以每天装新车都是从早到晚。老板的开心自是溢于言表,但是对压岁钱的思考也涌上心头。

今天就借《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的热度,借着卖车老板的忙碌,以《你好,压岁钱》为题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孩子压岁钱的那点儿事儿,一起关注一下压岁钱的“前世今生”和“来世新生”,解一解父母们关于如何管理孩子压岁钱的“渴”。

一、压岁钱“简史”

压岁钱最早起源于2200年前的汉代,又叫“压祟钱”、“压胜钱”,是与流通的钱币不同的币形辟邪品,被作为长辈对晚辈的期待与祝福:“千秋万岁”、“去殃除凶”“长命富贵”……

1400年前的唐代从“掷钱为戏”发展为“洗儿钱”,以贺驱邪之意。

600年前的明清时期,民间普遍流行以彩绳穿钱于龙形置于床角谓之压岁钱;“度岁”时长辈赐赠于小儿者亦称之为压岁钱,此时已经开始发展为可以流通的“金银锞子”。

100年前的民国以后的压岁钱已经发展的和今天很像,用红纸包裹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之意,对于成年的晚辈则用红纸包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后改用纸币以后,长辈又开始用连号新钱作为压岁钱,取“好运连连”、“连连高升”之意。

20世纪以后的压岁钱基本基本沿袭100年前的习俗,不过却从几分钱、几毛钱、几元钱发展为现在的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压岁钱经历了2000多年之后,行情暴涨,它的传统寓意已经被我们渐渐遗忘,变成了我们娱乐孩子、娱乐大众的方式、变成了一种交换甚至变成了成人世界的一种交易。

二、压岁钱的“归属”

最近因为压岁钱的事情又成为家长和孩子矛盾的焦点:

“拿着压岁钱买了一堆的破玩具车”

“用压岁钱买了一堆的奥特曼”

“说好的把压岁钱交给我们,现在又不给了”

“拿到压岁钱就整夜的不回家”

……


其实这些所有压岁钱引发的亲子矛盾问题都是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压岁钱“归属”。

关于压岁钱的归属,从法律上来看,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属于一种祝福性赠与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就要归赠与人所有。不过也有一定的限制,以8周岁为分界线,8周岁以下的,红包就应该由父母来支配。但如果孩子的年纪已经达到了8周岁以上,就可以拥有这些压岁钱,不过需要父母进行监督,看看这些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如果孩子想要买一些价格昂贵的东西,或者是打赏主播,没有父母的同意,孩子是没有权利这么做的。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道理,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上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孩子收了压岁钱,父母要给压岁钱,一个来回下来基本都是持平状态,如果父母不把孩子的压岁钱“收回来”,对于一般家庭无疑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这也是很多父母无法接受把压岁钱归属孩子的原因,再加上还的自制力有限,不能很好的支配和使用,就让家长对于孩子压岁钱的事情更加的纠结。

那么,到底如何管理孩子的压岁钱呢?

三、压岁钱的“管理”

2016年春节,重庆有两个孩子由于担心开学后压岁钱会被父母没收,于是便决定在父母“出手”前把钱花光。仅仅一天一夜的时间,他们便把几千块的压岁钱花得所剩无几。因为从小父母没有给予他们好的金钱体验,所以这两个孩子失去了对金钱管理的机会。

大多数中国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帮孩子管理、规划金钱使用的习惯。在我们的记忆里压岁钱有两种被处理的方式:第一种是爸爸妈妈以“保管”之名,拿走了;第二种是我们自己拿着,爱买啥就买啥,年还没过完,压岁钱就没了。但是随着压岁钱金额越来越大,科学合理的管理压岁钱也变成了父母一种当务之急的智慧。

  那么到底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压岁钱的管理?


第一 - 清晰“归属”:孩子的所有权与父母的管理权

压岁钱首先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载体,受体是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伴随着父母监护孩子的权利,帮助孩子管理压岁钱,准确地说更科学的协助孩子管理压岁钱也是父母的义务。

对孩子来说,压岁钱首先是祝福,其次才是“钱”,祝福是心理层面的,通过接受祝福而心怀感恩与善念;钱是物质层面的,通过接受金钱而懂得回馈与努力。

在“所有权”与“管理权”的互动中,孩子会拥有更多的自我认同、责任意识,父母将获得更多与孩子互动技能与教养的智慧。


第二 - 看见“价值”:金钱观、消费观和价值观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很知名:“即使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也有其他人取代你来教,这个人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所以说,我们不但要把压岁钱所有权给孩子,更要和孩子早一点谈钱,越早和孩子正确谈钱,孩子就越有机会多了解人、钱和世界的关系。

下面是美国制订的各年龄段的财商培养目标,家长可以对照了解一下。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食品等。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的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9岁: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滑板车等。

11岁:通过商业广告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钱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3岁:明白通胀通缩,了解理财渠道可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14-18岁:跟家长一起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家长进行指导。

18岁:根据自身情况,开始独立进行商业和投资操作。

第三 - 学会“花钱”:花钱、省钱与投资

1991年,多伦多的一个学者做了一个心理实验,把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进行试验,分别是6岁、8岁和10岁,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4美元可以随意使用的零花钱。

结果却发现,那些平时在家里就拥有零花钱的孩子,他们的钱并没有花光,而另外一些孩子平时由于缺乏使用钱的机会,就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

可见,“花钱”也是一项技能,需要多锻炼多使用,才能获得掌控力。

如果说挣钱是一种能力,那么花钱就是一种智慧。那么,到底如何引导孩子“花钱”?

在经典理财书《小狗钱钱》中建议孩子把所有积蓄分成三份:

· 第一份:10%用于日用零花钱;

· 利用零花钱,训练孩子理性消费的意识、掌控金钱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在训练孩子掌控自身的价值。

· 第二份:40%用于实现梦想的钱;

· 利用“梦想基金”的方式训练孩子追逐梦想、延迟满足、规划更大的人生目标,让孩子从储蓄“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体验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的过程。让孩子增添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更多自信。

· 第三份:50%用于钱生钱的钱;

钱非万能,但没有钱,钱就会变得格外重要,因此,父母应该从小给孩子灌输“我不理财,财不理我”的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思维。

建议家长协助孩子开通自己的银行账户,将50%压岁钱通过购买保险,教育基金等方式协助孩子保管好压岁钱。适当教育孩子做一些简单投资。告诉孩子,把等量的压岁钱存储到银行,每年大概能得到多少利息;把等量的压岁钱投资给爸爸妈妈买基金,每年大概能得到多少收益,让孩子进行对比和选择。懂得钱生钱的投资概念。

当然,这只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父母可以和孩子协商,在比例方面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压岁钱的多少进行调整。

总之,压岁钱的问题每年都是一个老问题,也都是一个新话题,我们与时俱进地谈论,借助这个新话题让孩子更加懂得人生充实的本质,更加理解金钱的禁锢与快乐。

挣钱时,懂得感恩与回馈;

花钱时,懂得享受和克制;

理财时,懂得规划和理智。

让孩子每年的压岁钱都能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一个又一个的加油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王海勇,二级心理咨询师、LATS学习力提训督导系统创始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研究员、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教指导部副主任。